【俄罗斯龙报特约记者春夏编译报道】近期先后曝出多起进口中国的海产品包装样品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案例后,中国海关总署就此发文。此前,俄罗斯进口中国的鱿鱼须外包装样本也曾被检出阳性,全俄渔业协会主席向业内通报了这则最新消息,并指出,加强对出口产品的病毒检测能避免遭受进一步限制和巨大损失。
塔斯社10月1日报道,中国海关总署发布通知,要求出口商确保对华出口产品及外包装上不携带新冠病毒。
全俄渔业协会主席赫尔曼·兹韦列夫在会议上宣布了这一消息。“最近2周至3周我们多次收到中方正式通知,在我们的鱼类产品上发现新冠病毒。为了调查研究,中方对集装箱内部及产品内外包装进行取样。同时,对俄罗斯的两艘船进行检查,并未发现病毒。”
此前,中国海关总署9月26日消息,山东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通报,从进口俄罗斯水产品外包装和产品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海关总署对俄2艘渔船采取紧急预防措施。
6月4日,在吉林珲春口岸,一辆满载货物的俄罗斯货车出境。(图片来源:中新社)
若再往前追溯,9月18日,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对某食品公司品名为“红太阳俄须”的鱿鱼须外包装样本进行常规监测,其中1份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9日,长春市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经核查,该产品为珲春某公司从俄罗斯进口,并已经流入市场,导致多地发文。
再三检出阳性,并对俄渔船进行预防措施引起了令兹韦列夫以及全俄渔业协会的重视,兹韦列夫指出,如果俄罗斯鱼类产品被暂停和禁止出口,未来一个月将造成5000万至6000万美元的损失。为了避免“灰犀牛”般的索赔和进口限制,全俄渔业协会提出了未雨绸缪的应对之策:在俄动植物卫生监督局实验室对出口产品及包装进行检测,以免受索赔和进一步限制。
(编辑: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