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回想也是,也是好久没有静下心来总结下学习心得。上周日下了课后,因为劳累和饥饿,人就爱吃点刺激的酸辣的食物。我就给自己煮了面,放了很多辣椒面,醋,老干妈,切成薄片的香肠,一顿风卷残云后,就在当天晚上我发现我的鼻子出了严重问题,时好时坏的鼻子彻底堵住了,一晚上睡眠很差,打了一晚上呼噜。第二天伴随着咳嗽,鼻涕和头晕,我病倒了。今日索性请了一天假,下午在被窝闷汗。有微烧。 最近有不少学生也要面临着入系了,仿佛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东奔西跑冒着雨去递交材料,之后在回家的电车10路中,透过车窗看到宫殿桥,涅瓦街的夜景,虽然我知道那些亮点中一颗也不属于我。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俄语的语法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及中俄不同的对外教学法的对比。 接格是我们在俄语学习中的一个超级大难点,也是令很多俄语爱好者打退堂鼓的一个系统。汉语里不存在所谓的<格>,并且在配上数字1、2、3、4、5、6,更令人头大。完全是抽象概念。 而<格>并不存在,更别提1-6了,还有复数,一种12种。要想做到真正可以灵活使用,是必须经过以下三步的: 2、牢记 第一步,理解。我们必须记住1-6格的汉语名称,并且充分理解其意义才可以为牢记做铺垫。只有理解才能记住。其名称分别为:主格,所属格,给予格,宾语格,工具格,前置词格。必须要理解汉语字面意思。
平心而论,我记不住,太抽象了,并且每次还要再变格前嘴里念叨一边。 缺点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大量机械记忆,这就造成了学生接受水平的差异化,2格没记牢又学了3格,债越欠越多,可能就放弃了。或者一通瞎变。
接下来我浅谈一下中国人和俄国人在学习接格中的不同方法。 只不过对于俄语母语者来说,从出生后就已经沉浸在了语言环境中,也就是听父母说,无意间重复多次被动学会变格,之后在小学中系统地学习变格用法。 而我们外国学生呢?一上来肯定是要学习理论的,是理论--有意识实践--练习加强的三步论。所以我的教学法是实践大于一切,在介绍理论前先进行无意识实践,брат--брата учебник--учебника телефон--телефона等多次练习,接着理论,接着有意识实践+练习。这样学习名词变格更加牢靠,并且由于实践占了大多数,所以在口语表达中更加通顺流畅,口语也会更强。 这个不是我的观点,是我的老师Колосова Татья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的观点。 而我的老师Татья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所倡导步骤如下: 2、复杂将来时(быть+нсв原形) 4、简单将来时(св变位) 而且我们都熟知,动词变位分两种,第一变位法和第二变位法,有时还会有特殊的я的形式,例如писать,я пишу.当然还有老生常谈的问题,来回跳来跳去的重音。 万年雷打不变。从过去时开始学习的难度就比现在时简单多了。甚至在这一步就可以加几个最基础简单的运动动词,я ходил, я ходила... 使用这种教学法更能循序渐进,由简单高频,更加实用,到完善整个动词学习框架。是非常先进科学的方法。也是我最推崇的动词学习顺序。
|